小区业主探新路 “业主自治”有成效也有隐忧
2017-12-18 来源: 中国社区网
物业、业主、业委会三者之间的矛盾纠纷是个无休止的话题。业主认为物业服务不周到,拒交物业费;物业指责业主过于苛刻;业委会夹在两者之间,地位十分尴尬。在这种困境中,“业主自治”悄然兴起,开辟了一条物业管理全新的路径。
(图片来源:星沙新闻网)
业主自治是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,依据法律法规和民主原则建立自治组织、确立自治规范,管理本区域内物业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。简单来说,即业主在小区内实现物业自我管理。
“自己管自己”究竟要怎样管?什么样的小区才适合自治?
业主自治三年 小区井然有序
近几年,杭城部分小区开始探索业主自治管理模式,屏风苑小区就是其中一个。
屏风苑小区位于杭州下城区屏风街上,是个老小区,一共3幢楼,123户人家。原有的物业公司撤出后,屏风苑走上了自治管理的道路。
(图片来源:嘉兴日报)
原业委会和楼道长成立了自管小组,负责社区安全、绿化、民情联络和财务工作,另有9个楼道小组长协助管理。
居民韩芷华在自管小组中主要负责财务工作,她介绍,目前小区除每月支付保安的工资、公共水电费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维修费外,每年能靠停车费、物业配套用房房租、地下室租金取得一笔可观的收入。如今,小区秩序井然,业主不用交物业费,收支平衡还略有节余。“去年年底还拿出部分节余下来的钱,给每户家庭送了一桶油,大家都很开心。”韩芷华说。
不过,自管小组成员也坦言,屏风苑只是个例,不具有示范经验意义。自管小组主任洪嘉兴说,由于小区较小,所以服务管理内容相对简单,业主彼此熟悉,自管小组成员不求报酬地付出,业主自然好说话。
面临现实问题多 有成效也有隐忧
业主自治虽然看起来很美,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。
有法律人士指出,目前业主自治在法律上处在灰色地带。根据《物权法》规定,小区业主享有自治的权利,但是自治后业委会不具备法人资格,在保安、保洁等聘请上,签不了合同,存在“非法用工”嫌疑。
(图片来源:中国江门网)
自治组织没有强制力,直接导致对居民行为没有制约力。天津会泽园一位自治小组成员表示,自治小组管理社区大小事,在邻里间威望很高,居民也乐于配合,然而,随着小区流动人口增多,自治小组对外缺乏制约力,小区自治也不再像之前那样“顺风顺水”。同时,由于不是法人,当面临业主拒缴物业费等情况时,自治小组也无权起诉。
此外,年轻人参与少、自治缺乏接班人也是问题之一。天津富润里业主自治已良性运转15年,牵头的是80多岁的老人王朝通。他介绍,自治组织成员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,纯靠热情和责任感来做事情。社区年轻人工作忙,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小区建设中来,他也盼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接棒自治。
业主自治需满足三个条件
物业服务桩桩件件关乎民生,各个小区条件又千差万别,所以在考虑业主自治模式时,需要结合社区实际慎重选择。
小区规模要小、业主要配合
杭州屏风苑小区有123户人家,天津会泽园也只有300余户常住居民,相对来说,这些实施业主自治的小区规模都较小、人口较少。“小区规模小,每家每户的情况可以及时反馈及时解决,小区大、人多,各种不同的意见就会冒出来,管理起来有难度。”屏风苑小区自管小组成员韩芷华介绍。
(图片来源:网络)
自治成员素质强
杭州恩济花苑实施业主自治模式,业委会主任丁平说,每个业主对于物业服务都有不同的标准,“因此聘请的物业经理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,能够承受业主的指责。”同时,自管小组的无私奉献,是自治成功的关键因素。“如果抱着个人利益的想法,肯定是行不通的。”
小区要有公有资产收入
实施业主自治的小区大都是老旧小区,建造年代久远,经常需要进行小修小补,如果没有固定收入来源,小区运转捉襟见肘。“小物件坏了需要修补更换,自治经费能够解决。但是遇到大的维修,自治小组就‘有心无力’了。”一位自治小组成员坦言道。
“有人提出屋顶漏水,希望我们能够维修。但由于手上没钱,如果动用公共维修基金,还要整幢楼全体业主开会表决,非常麻烦。”屏风苑自管小组主任洪嘉兴说:“有钱好办事,如果没有钱,小区自管得不到支持,就不可能长久。”
结语
业主自治将物业管理权归还到居民手中,拉近了管理方和居民的距离,管理起来更容易。然而,由于其法律地位尚不明确、经验尚不成熟,想要推而广之还需政府、街道等各级行政部门引导,助推业主自治管理模式日益规范化、专业化、人性化。(中国社区网 黄金露 综合整理)